2014年的中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國。
  2014年的春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春天。
  天時地利人和。2月24日至25日,成都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召開。當全會審議通過《中共成都市委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全場爆發熱烈的掌聲。
  作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屆四次全會精神在成都的具體化,《決定》聚合了改革最大的公約數,也聚合了改革最大的正能量。
  旗幟高揚,號角嘹亮。在新的歷史起點,《決定》就是成都大膽改革創新的任務書,就是成都力推轉型升級的路線圖。
  一條謀劃提早的戰略主線
  大勢推動改革 問題倒逼改革 群眾期盼改革
  10個課題組,8個月深度調研“五個轉型升級”,切中時代脈搏,找準改革方向
  在全黨全國上下正按照中央決策部署,謀劃啟動新一輪改革的新形勢下,成都怎麼辦?成都怎樣才能努力走在全國新一輪改革前列?成都如何才能通過深化改革在全省擔當起“首位城市”重任?成都又怎麼通過深化改革去奮力打造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加快推進城市的現代化國際化進程?
  這是成都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需要回答的重大問題,這也是2014年1月16日成立的文件起草小組所擔負的重要使命。小組的成員單位包括成都市委辦公廳、市委財經辦、市委政研室、市發改委、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門。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事實上,從2013年4月開始,成都就按照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來蓉調研時,提出的“經濟發展提質升位、城市建設轉型升級”要求,開展了歷時8個月“五個轉型升級”專題大調研,對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管理進行把脈問診。這為《決定》起草工作做了充分準備,打下了堅實基礎。
  來自成都市委政研室一位起草小組成員,由此總結《決定》起草的一大特點:謀劃提早,研究扎實。
  何為研究扎實?調研涵蓋了城市規劃、新型城鎮化、現代產業、環保生態、城市交通、基層治理、統籌城鄉等十大重大課題,每個課題組都由一位市領導牽頭,各職能部門參與。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黃新初對調研提出要求——站位要“高”、視野要“廣”、剖析要“深”、標準要“細”、措施要“實”。要求按照“不比縱向比橫向、不找成績找問題”的原則,深入查找城市建設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並拿出解決問題的可行對策和長效機制。
  半年多時間,各個課題組成員足跡遍及成都的大街小巷,遍及社區、鄉村、企業、學校。他們通過與基層幹部和廣大群眾面對面交談,體察民情、傾聽民聲、搜集民意,獲得了大量的鮮活的第一手材料,並彙集了社會各界智慧,凝聚了全市上下的改革共識。
  春去冬來,冬去又春來。調研碩果纍纍,不僅有對比分析,有成因研判,還有可行對策,有檢驗標準,更有長效機制,有成果轉化。成都進一步認清了市情,摸清了家底,更重要的是形成了成都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考量。
  2013年11月27日至28日,成都市委中心組舉行學習會,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研究“城市建設管理轉型升級”有關工作,明確指出,推進經濟發展提質升位、城市建設轉型升級,是今後的努力方向和著力重點。
  緊接著,12月29日至30日舉行的成都市委經濟工作暨城鎮化工作會議,確定了第二年經濟工作的主方向——推進經濟社會轉型升級。
  2014年1月12日,在成都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的閉幕式上,黃新初回答成都新一輪改革“為何要改”“改些什麼”“怎樣去改”的問題,明確提出了“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的總體構想,即以改革創新為源動力助推轉型升級,以轉型升級為主方向牽引改革創新。
  成都深刻認識到,大勢推動改革、問題倒逼改革、群眾期盼改革。抓住了這次改革機遇,將得到一個活力更加迸發的成都、一個發展更加向好的成都、一個公平更加彰顯的成都。
  成都同時認識到,當前改革發展進入攻堅時期,各類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日益凸顯,人口、資源、環境等要素方面面臨的制約愈發明顯,只有轉型升級才能實現更好發展。
  因此,當成都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決定》提出,在今後一個時期治蓉興蓉,將深入實施“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總體戰略,顯得如此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先行一步的戰略謀劃,對後來《決定》的起草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
  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的戰略考量,切中了時代脈搏,找準了改革方向。這不是無心插柳,也不是偶然巧合,而是登高望遠、深思熟慮的成果。一個貫穿始終的民主歷程
  廣泛踐行民主 凝聚各方共識
  7次座談會,19次修改完善,626條意見採納230條,凝聚社會共識,回應人民訴求
  從2014年1月16日《決定》起草小組成立,到2月25日《決定》審議通過,歷時40天,時間不可謂不緊張,任務不可謂不艱巨,工作不可謂不辛苦,而效率也不可謂不高。
  當然,文件起草的要求更高。
  市委一開始就對《決定》起草提出了三大要求:一是要堅持正確方向,即貫徹中央省委精神,把中央、省委明確部署的改革事項充分體現到《決定》中,確保不漏不偏;二是要突出成都特色,有率先改革的積極舉措,有走在前列的目標追求;三是要回應民生訴求,堅持“發展牽引改革”“問題倒逼改革”的邏輯,對當前發展最急需、群眾最關心的重點領域進行制度設計,提出操作性強的改革舉措。
  在《決定》的起草過程中,黃新初書記高度重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具體要求。他還親力親為,多次親自召集小組人員討論,甚至親自進行逐字逐句的修改,為之傾註了大量心血。葛紅林、於偉、唐川平等領導都多次關心,並提出重要的修改意見。
  按照市委要求,文件起草小組,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和政治責任感投入到工作中。
  廢寢忘食、夜以繼日、連續奮戰,小組成員辦公室的燈火常常徹夜長明,沒有了周末,也沒有了節假日。他們給自己提出了“認真細緻、科學審慎”的八字要求;他們對《決定》稿框架反覆進行集中討論研究,對某項改革舉措反覆字斟句酌;他們深入思考、重點研究,不斷深化、不斷細化、不斷系統化……《決定》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走向完善。
  這又像一場連續的戰鬥。當然這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甚至不是一個小組在戰鬥,而是與成都廣大的幹部群眾一起共同戰鬥。
  因為一個集思廣益的民主歷程貫穿始終。
  1月17日,市委辦公廳就做好《決定》起草工作要求各地各部門按照“四個結合”原則,研究提出本地本部門未來的改革發展思路、舉措,尤其是一些新思路、新舉措。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因為這些地方和部門,都是成都實踐第一線的親歷者、參與者和見證者,他們的改革思路和改革舉措,像雪片一樣飛來,構成《決定》重要的基礎素材。
  1月26日,文件起草小組根據黃新初書記主持研究確定的提綱,形成了《決定(初稿)》。
  1月27日至2月10日,起草小組召集36個市級部門、召開5次座談會面對面地征求意見,先後8次修改完善,形成了《決定(送審稿)》。
  2月12日,《決定(送審稿)》第一次提請市委常委會進行討論。
  2月14日,由成都市委秘書長黃建發主持兩次座談會,征求了部分在蓉專家學者,以及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代表意見。參會者踴躍發言、竭誠盡智。
  2月20日,《決定》第二次提請市委常委會進行討論,並對《決定》征求意見及修改工作進行報告。此時,共收到各類意見建議473條,採納178條。
  2月24日,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召開。黃新初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就《決定》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2月25日,根據全會分組討論的意見和建議,《決定》又一次作出修改,並且第三次對市委常委會進行報告。與會代表對《決定》提出各類意見建議153條,共採納52條。
  起草小組對反饋意見建議採納的標準,主要看是否符合中央、省委精神,是否切合成都實際,是否具有科學性、創新性、可行性。對於確實無法或不宜寫進《決定》的意見建議,也都進行了充分的溝通和解釋。
  2月25日下午,反覆打磨、精益求精的《決定》,終於獲得全會一致通過。
  至此,在《決定》起草過程中,先後召開7次座談會,廣泛征求市委委員、候補委員,市人大、市政協,各區(市)縣、市級各部門,黨內老同志、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以及部分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626條,採納230條。
  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決定》歷經19次修改完善,最終瓜熟蒂落。
  可以說,《決定》的起草過程,就是廣泛踐行民主、凝聚各方共識合力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回應人民訴求、宣揚改革理念價值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決定》最大限度地聚合了改革公約數和正能量,必將為成都全面深化改革註入強大活力動力。
  一份引領未來的行動指南
  聚合的最大公約數和正能量
  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精神,又充分體現成都特色,是改革創新任務書,是轉型升級路線圖
  改革開放,是當今世界的整體潮流,是當代中國的鮮明特色。
  3大板塊、13個部分、53條、1萬9千餘字,《決定》勾畫了成都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重點、優先順序、主攻方向,明確了成都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吹響了成都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
  在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兩天的討論中,代表們紛紛評價《決定》既接“天氣”,又接“地氣”。
  所謂接“天氣”,是說它以中央和省委《決定》為依據,立意高、思路清、方向明;所謂接“地氣”,是說它不是簡單重覆中央、省上的文件和要求,而是緊扣成都實際、堅持問題導向,量身定製,成都味十足。
  《決定》緊緊圍繞中央提出的“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目標,提出了成都的階段性目標——到2015年,在群眾最期盼的改革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到2017年,在改革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成果;到2020年,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若干領域走在全國改革前列,努力建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先進城市。
  這樣的階段性目標,不僅出於改革議程的科學設置,同時通過時間表倒逼各級各部門加大改革力度。
  《決定》突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明確提出“四化一驅動”的路線設計——既準確把握了中央“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又鮮明突出了成都“現代化、國際化”的歷史使命,也重點強調了“創新驅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決定》中各項改革舉措的“成都味”,更是流淌在字裡行間。
  在推進市場化取向改革部分,突出了民營經濟、西部金融中心等內容,這既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必然要求,也是成都的優勢所在。
  在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部分,提出推進大數據建設,建立全市基礎數據統一平臺,打造智慧政府,這順應了信息時代的要求,找到了提高政府管理能力的突破口。
  在完善創新驅動發展體制機制部分,提出了城市綜合創新生態體系,突破了以往僅把創新局限於科技領域的傳統認識,豐富和深化了創新驅動的內涵。
  在深化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部分,首次提出了“四個率先”,這既是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的要求,也充分體現了成都繼續爭當全國全省統籌城鄉改革的排頭兵和領頭雁的責任擔當與使命意識。
  在完善全域開放體制機制部分,強調發揮成都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交匯點和聯動點的區位優勢,打造國家向西向南開放重要節點城市,這既是對中央戰略的積極響應,又是提升成都國際影響力的重要舉措。
  《決定》提出建立“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財政資金運行機制;《決定》提出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探索實踐十二年制免費教育;《決定》還提出,建立獨立高效的環境監察執法體制,探索設立環保警察……
  這些“成都味”,就是改革的味道,就是創新的味道,令人耳目一新,令人十分振奮。
  《決定》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精神,又充分體現成都特色,是大膽改革創新的任務書,是力推轉型升級的路線圖,是一份引領成都未來的行動指南。
  《決定》具有深刻的理論基礎、堅實的實踐基礎、廣泛的社會基礎,充分展現了成都市委總攬全局、運籌帷幄的政治智慧和攻堅克難、推進改革的政治勇氣。
  歷史的長河奔涌不息,改革的實踐波瀾壯闊。今天,成都發展的航船,就行駛在這奔涌不息、波瀾壯闊的改革潮流中。
  有這樣一份引領未來的行動指南,有這樣一種中流擊水的政治勇氣,更重要的是,有為改革而聚合的最大公約數和正能量,成都發展的航船,必能在全面深化改革、力推轉型升級的航程中乘風破浪、堅定前行。
  成都商報記者  (原標題:為全面深化改革聚合最大公約數與正能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iuqynzvmsjqw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